疫苗政策急就章 政治大於專業考量害死民眾

讀者投書

台灣三級警戒持續延長至7月12日,象徵疫情尚未平緩,加上印度Delta變種病毒來勢洶洶,更增加注射疫苗的重要性;但台灣在疫苗超前部署表現令人失望,現在靠美日盟國捐贈疫苗支撐,國產疫苗又緩不濟急,種下了現今進退失據的局面,再不調整腳步,未來恐將年年都面臨疫苗一劑難求的窘狀。

曾經是防疫模範生的台灣,雖然老天恩賜了比其他國家多一年多的準備時間,但表現卻不如預期,尤其是疫苗採購的進度,更是令國人蒙羞。所以在今年初疫情大爆發以來,只能仰賴盟國贈送疫苗,日本率先捐贈的是AZ疫苗,再來是美國的莫德納疫苗,由於防疫視同作戰,先來先打,也造成AZ疫苗成為75歲以上長者注射的主力,導致死亡率偏高的主因。

其實防疫分類由高齡長者先行,社會各界都沒有意見,因為擔心體弱多病的長者一旦染疫,付出的醫療成本及照顧時間都會延長,容易拖垮醫療量能;但根據國外研究報告顯示,AZ容易造成血栓,對於心血管疾病較多的長者而言,副作用風險相對提高;而莫德納疫苗則容易在20至49歲年輕族群,造成心肌炎的後遺症,若是在施打順序變更,長者接種莫德納、年輕族群施打AZ,死亡率是否會降低,值得防疫單位參考。

另外年輕人為國家的根本,但在此次注射疫苗分類中,卻排不進10大類,遲遲無法注射到疫苗,但卻忽略到年輕族群〈以20至49歲劃分〉,是社會經濟主要生產力,就算是疫情期間,也必須肩負家庭主要生計,在外四處奔走賺錢養家,暴露在感染風險不亞於其他族群,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卻無法保本,追根究底還是疫苗數量不足,無法達到「普打」的效果,更有許多人打了第一劑,第二劑卻還是遙遙無期?這是富裕台灣出現的真實情況。

至於接種疫苗的分類,更是令人目不暇給,只能以荒腔走板形容,以往讓外界詬病的「特權針」、「公關針」,在衛福部要求下造冊列檔,逐漸公開透明化,但卻挾職業別直接插隊,最讓民眾傻眼的是,鄰長高居第二類,但鄉市公所員工卻排不到邊,原因是鄰長協助防疫,坦白說很多人連鄰長是誰都不認識,這樣的硬「凹」方式,只是讓人感覺到政治考量大於專業考量,鄰長提前順序施打,只是為了選舉綁樁。

由於不斷的加入各行各業插隊,導致類別人數無限膨脹,相對排擠到年輕人施打疫苗的時間與順序,這樣的損失是全民都必須共同負擔,在此還是衷心的建議,疫苗數量盡速補足,這是場看不到盡頭的長期抗戰,未來還必須有足夠的戰備存量,才能打贏抗疫戰爭。

投書人:勁草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