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起社會福利,老高最近聽到朋友轉述的一個見聞。一個肢障的朋友到某個店家消費,店員看到他是身障人士,就直言他們店裡,對身障人士有優惠,請他出示身障卡,就能給予打折。但這位身障朋友很不以為然的說:我有說我是身障,要優惠嗎?我不需要打折。結果,他付了全價,走出了這家店。
老高錯過了這個場合,否則一定要向這位勇者、人格者致最高敬意。這麼一位絕對有資格享有身障優惠的人,他在社會福利與人性尊嚴的選項中,選擇了尊嚴,一種渴望被週邊人視為一般人、一個正常人的尊嚴。身障心不障,就是如此。
講起社會福利,實際利益與人性尊嚴,是槓桿的兩頭。老高無意詆毀澎湖人,但是眾所週知,澎湖有太多的人,在貪求選票的政治人物刻意餵養下,從這槓桿上,選擇了實際利益,而在不知不覺中,喪失了更具價值的個人尊嚴。
有人肯定不同意老高這個論調。確實,在社會福利這個區塊,老高有很多想法,和澎湖大多數人不一樣。老高的想法中,社會福利資源是有限的,必須用在最實際需要的人身上,否則都是無謂的浪費,而且很可能會排擠到真正需要的人。
就拿老人免費送餐服務為例。澎湖65歲以上獨居老人免費送餐服務,十多年前就開辦,當時並沒有排富,直到前年才加入了排富條款。在沒有排富的這段期間,老高聽了很多故事,轉述出來與大家共享。
朋友家附近,有一對公教退休的老人,也不顧自己每個月領有優渥的退休金,就為了吃免費便當,夫妻兩個各辦一戶,想方設法成了獨居。讓鄰居詬病的是,人家送來的免費便當,他們還嫌難吃,都拿去放在巷弄,餵狗、餵貓,弄得附近髒亂一片。
當然這個例子比較極端,但類似能力上不需要吃免費餐,卻又要貪這一頓的人,澎湖為數確實不少。他們心中沒有所謂的尊嚴,只有天下真有白吃的午餐,不吃白不吃,不拿白不拿。這些人從沒有想過,他們這樣的作法,等於是從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口中,搶飯吃。
人老是自然規則,人老之後的生活安頓,則視個人老之前,有沒有做足準備。包括思想上的準備、財務上的安排,與對兒女的教養。然而人生際遇每人不同,老高相信,澎湖確實有不少獨居老人,真有免費送餐的需求;也確實也有不少老人,只是因為行動不便,兒女不在身旁,而需要送餐服務,但他們都願自行支付相關費用。
陳光復新推出的75歲以上獨居老人免費送餐服務,正接受申請。老高呼應陳光復說的,縣府經費有限,希望真正有需要的老人家,才提出免費服務申請,節省社會福利資源。
老高更進一步希望,家有老人的青壯人士,只要家裡有能力支付這個服務,就請自費,給真正需要的老人多留點空間。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