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歧異的問題,以及它可能引發的相關事件,在這個資訊快速傳遞的社會,特別敏感。有些朋友善意的勸老高,談陳光復的時候,不要老是提到他信仰基督教的事,免得信基督教的朋友起反感。
朋友的話,基本上沒錯。宗教信仰歧異的問題,確實屬於敏感,且易生事的話題。但是,談宗教信仰本身,是一個心靈層次的自我提昇,它本身並不敏感,也不會生事。
譬如談王乾發信道教,講議長劉陳昭玲誠心向佛,再聊到陳光復信的是主耶蘇基督,都是談個人宗教信仰的事實,其間,如果話題談到透過信仰,修心養性,洗滌心靈,追求真善美的人生,佛、道或者基督,都沒有差別。
宗教信仰之所以會成為敏感話題,不在宗教,也不是信仰,而是在信仰的人心念之間。有宗教信仰的人如果能對信仰別的宗教的人,心存友善、和睦,對別的宗教所敬仰的神,都能尊重,那麼,各宗教信仰之間,何來敏感之說。
而如果信仰某個宗教的人,視其他宗教為異端,或者對其他宗教人士持排斥,甚至敵對的態度,那麼宗教信仰的差異,就會成為敏感的社會問題,稍有不慎,會給社會帶來不安、衝突。老高之所以對於陳光復,只要公園,不要媽祖的做法,極度反感,連續撰文批判,其原因也就在此。
這個道理很簡單。如果陳光復是媽祖信徒,他不建大倉媽祖園區,沒有人會認為當中有宗教歧異的問題。如果陳光復是停建整個大倉媽祖園區,將大倉島恢復寧靜的漁村原樣,那也沒有人會拿宗教的眼光看待。
問題就在,陳光復在整個大倉媽祖文化園區的營建中,只不要媽祖像,仍然要園區,甚至於還打算在島上這個園區,讓民間投資成立法國村、建法軍孤拔紀念館。這當中,要不是出於宗教歧異,還有什麼?
昨天縣政府前廣場,有一場慶祝佛誔節及母親節報恩浴佛法會。依過去的慣例,縣長多會出席,與信眾共沐佛恩,同霑法益。但因為陳光復縣長信的是基督教,不少人認為他不會到場。可是,偏偏縣府發布的縣長行程中,又寫明了縣長有參加這項法會的行程,這就讓大家對他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事實是,陳光復沒有參加,也沒有指派縣府能代表他的人參加。儘管現場不少人議論這事,但老高認為,陳光復有他的宗教信仰,任何人都要尊重他的信仰,以及因他信仰可能給他帶來的不便。
但是老高要質疑的是,陳光復既然不想或不便參加法會,那麼,為何縣府發布的縣長行程,還要寫上這個法會行程?而縣長不便參加,難道不會請副縣長代表他與會?
再說,縣長是一縣之長,不是一教之長。陳光復按照既定的行程到縣府廣場,向參與法會的信眾,露個臉、致個意,對法會表示個尊重,然後在法會誦經禮佛之前離去,有什麼難處?應該沒有。
談敏感,陳光復對宗教信仰比較敏感,老高和很多澎湖人沒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