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公車轉運中心動土典禮,不拜地基主;南海之星2號下水典禮,也不依俗拜拜保平安。愈來愈多的澎湖人覺得,陳光復和以前的縣長,和澎湖一般的社會大眾,很不一樣。
老高不敢自稱是先知先覺者,但是就陳光復行事,具有強烈的宗教性格這點,老高是比很多鄉親早一步查覺。說真格的,一個人具有強烈宗教性格,並非壞事,至少這個人在道德操守上,會比較有所堅持。
最怕的是,宗教性格太過強烈,到了以宗教為己任,欲求天下人都能皈依的地步。老高的朋友當中,就有這麼個人。這個朋友只要坐下來聊個兩句,他就開始幫老高的人生無趣,來個一、兩小時的解析。結論總是要老高一家信教。沒兩、三次,老高老遠看到這個朋友,就閃小巷子。
做為一個民選的縣長,陳光復絕對不希望,他對宗教信仰的觀念,以及連他可能都沒有查覺的宗教性格,有一天會讓他的鄉親,看到他就閃人。如果我們光復兄不希望這樣的惡夢成真,那麼老高接著要講的,不妨當個參考。
別的地方老高不敢說,但至少在澎湖這個地方,宗教歧異、對立,或者不和的事情,還不曾有過。信道教、佛教的大人,把子孩子送去基督教的幼兒園上課,遇到有耶誕節、萬聖節之類的西洋節慶,或者宗教節日,大人們還幫著小朋友打扮,跟著去街頭報佳音、討糖果。
老高的朋友,基督長老教會的教徒,在五光十色的各廟宇武轎上街頭繞境時,他也和大家跟著在路邊觀賞,還不時點評、叫精彩。要不是後來和他談到,不是罵到,縣長陳光復不要媽祖、只要公園的背後動機,他還不會透露出,他也和陳光復同一教會。
澎湖就是這麼回事。宗教是宗教,習俗是習俗。澎湖人修個房子,蓋間房屋,負責建築的工頭,操辦一些東西,拜地基主,已經超越宗教的界線,成了民間的禮俗。新船下水,船東操辦拜拜,也好像是個不做,就心不安的習慣。
如果陳光復是一般平頭百姓,他蓋自家房子,不拜地基主,要集合全家及眾親戚好友,辦個祈禱會,念祈禱文,唱聖歌,這是他個人的選擇與權利,旁人沒什麼說的。
但陳光復既然當了澎湖縣長,就不同於一般人。他在擁有縣政最高權力的同時,也喪失了當一個平民所享有的隱私及個人權利。就舉陳光復經營的第一酒廠來說,他沒選上縣長前,可以做這個酒生意,甚至還可以到大陸推銷。但他當上縣長後,就不能經營這個生意。
因此,有了縣長頭銜的陳光復,對於澎湖縣的公共建築、公家營建的事務,不能僅依據自己的宗教信仰、自己的信仰教義,做為行事準則,要整個縣府照著做。也就是說,陳光復不能因為自己信基督教,就要求所有縣政事務,依循基督教儀式,形成基督教治縣的不當現象。而應當尊重地方上的習俗。
尊重習俗,不是要陳光復拿香跟著拜,或者也和一般澎湖人一樣,一定要祭拜地基主。畢竟,陳光復的基督教信仰,其他澎湖人也應該尊重,不能強迫他做一些違反他教義的事。
但是,縣府依澎湖的習俗、慣例,操辦拜地基主、祭祀的事,做縣長的「入境隨俗」,在旁觀禮,也絕不會有違他基督教的信仰。
陳光復可能覺得,他是縣長,禮俗應依他的信仰進行。但陳縣長如果真這麼想,可就大錯特錯。請記得:澎湖人選的是陳光復這個人當縣長,不是選基督教當縣教。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