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公市長葉竹林上任後的首次施政報告,空洞到無以復加,完全沒有一點施政報告應具備的內容,難怪被市代表批判得體無完膚。老高覺得撰寫報告的人,不是向馬公市民報告施政,而是把馬公市民當學生,講述行銷管理課程。
老高學問淺薄,一向只能當坐在台下的學生,聽老師講這個,說那個。但是,老高粗淺的知道,任何學問都有理論與實務兩個層面。就像行軍打戰,那些高階參謀、將領圍坐在戰情室裡,研擬的是整個戰爭的戰略運用。而那些在戰場、敵前作戰的,研究的是對敵作戰的戰術。
理論是實務的基礎。經由實務上的操作,發現實際上產生的問題,再行研究,並形成新的理論。這是人類進步的公式之一。學校裡,老師教學生的,大多是講理論,偶而會舉一些實例,輔佐學生理解理論的內涵。實習課程,就是讓學生們有時間,把理論拿到生活、職場中驗證。
市長的施政報告,應該是要向馬公市民,講述他未來四年,將對馬公市做什麼具體建設,修那一條馬路,在那裡建什麼休閒設備,或者在那一條路新建大排水溝,防止淹水等等。
像葉竹林這次提出的施政報告,一路講述建設智慧城市、社區文創行銷、品牌建立、訂價策略等等,都沒有具體提出,市長準備做那一樣智慧的東西,要建立那一種品牌,要在那個社區推動文創商品,並準備採取什麼訂價。無論找誰來看,這些都是理論的東西,是屬於教科書類的內容,不是講求施政報告應有的實務內容。
一般社會的評價裡頭,講天馬行空,說內容空洞、或者光說不練、花拳綉腿,都是批評只講理論,不求實務。儘管很多人都說,我們葉竹林市長是學管理出身的,所以施政報告裡,才充滿管理學思維及理論,但老高敢肯定說,這份施政報告絕對不是葉竹林寫的,應該是幕僚捉刀。
說實話,葉竹林這份施政報告,如果是提交市長團隊內部討論之用,這是份很有深度的報告。透過對這份報告的討論與理解,市長團隊可以進一步擬定出相當具體,有利馬公市民的各項建設及營建時程,然後寫出很具體實在的施政報告。
但麻煩就在,這份施政報告是直接提向市代會、市民,就顯得牛頭不對馬嘴。因為,市民不必,也不用聽市長講那些理論,或者口號式的詞藻。市民想要聽的,是市長打算做什麼,建設什麼。
舉個例,老高每天盼望,我家前面的水溝能發揮功能,遇大一點的雨,不會淹水進屋。如果這點水溝的事算是大事,能列入市長的施政報告,那麼施政報告要寫的是,準備編列多少預算,在什麼時候,把這條水溝弄多長、挖多深,做到排水功能。
如果施政報告寫的都是,水溝的定義為何,通常功能在何處,以及探討全界排水溝的新趨勢,展望未來馬公市應如何建設合乎人性,講求智慧的地下排水系統等等,那麼,老高只能做件事回應:把這份施政報告丟到垃圾車裡,回收罷了。因為,實在聽不下去,也跟解決我家逢雨必淹的痛苦無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