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與壞是相對的比較。如果拿葉竹林和陳光復兩人來比較,說實話,兩個人不在同一個層次。陳光復縣長口若懸河,什麼話都能講,但不該講的話,他不會講;葉竹林市長則是鈍嘴拙舌,經常講不出什麼話,但不該講的話,他卻講了。
昨天市代會總質詢,葉竹林否認曾對北辰市場攤商,說過兩星期內裝好監視器的承諾,當場被他手下的一級主管打臉。如果再加上市公所其他事證,葉竹林這一否認之作,等同給他自己的政治履歷表,填上一個誠信的問號。
老高實在不曉得,葉竹林為何選擇否認做過裝監視器的承諾。是不是有什麼自作聰明的傢伙,給他出這個餿主意,或者是葉竹林主觀意識上認為,他確實沒有承諾北辰攤商,要裝監視器。
更糟的是,葉竹林甚至把話說死,說他認為北辰市場二樓,根本沒有必要裝監視器,裝了是浪費。就這點,老高覺得葉竹林在這件事上,太不夠謹慎,未來恐怕要付出相當高的政治代價。
老高講不夠謹慎,主要是葉市長在這件事上,絕對不只有否認的一種選項。老高懷疑,葉竹林可能事先沒有找真正的專家商量,更沒有做過兵棋推演,就冒然在市代表一陣強力質詢下,脫口而出。
或許葉竹林認為,他講的才是實話,何必要先推演。但是,這也就是老高今天要講的重點。實話、事實?什麼是事實?誰來界定事實?不是市代表,更不是葉竹林,而是證據。
拿北辰市場裝監視器這件事,葉竹林與北辰市場攤商對話時,不只是葉竹林與一個攤商,一對一對談,而是一大票馬公市公所的課室主管,還有好幾個攤商。如果是一對一談,一個說有,一個說無,真相真的難尋。
但當時在場的人很多,葉竹林在選擇應該怎麼回應代表的質詢時,必須考量自己以外的因素,和可能冒出來的事證。像昨天市長一否認,當場就被自己公所的主管打臉,就是最明確的事例。
在這件事上,葉竹林已經註定是輸家。自己貼身的前主任秘書林文傑,在代表會上公開作證,說他有聽到葉竹林講那樣的承諾,是對葉竹林最不利的事證之一;前市場管理所長林明勇,趕著在北辰市場裝監視器,並簽公文給葉市長,葉還批示緩議,是對葉竹林的不利事證之二。至於將來有多少攤商、公所主管會跳出來講話,僅屬證據的補強而已。
大家想想,如果葉市長真的沒有承諾要裝監視器,也認為沒有必要裝,裝了浪費,葉竹林對於這份公文的批示,應該不是對支出門有意見而批示緩議,而是把簽公文的所長叫來,責問誰叫你裝監視器的,並痛斥他浪費公帑。然後把公文丟到垃圾桶。但葉竹林沒有這麼做。原因何在?道理已明。
葉竹林的社會經驗,明顯跟老高不同。在此,老高提醒葉市長,如果自己講沒有說,沒有做,就能定調整件事,那麼,台灣各地,甚至全世界的監獄裡,關的全是好人,被冤枉的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