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復縣長老是把跟時間賽跑掛在嘴上。這個要賽跑,那個也賽跑。但真正需要跟時間賽跑,好好善後車船處公車總站搞假綠地,在柏油車道上假栽樹的糗事時,他又不跑了,直拖到第三天才發新聞稿回應社會的指責與嘲笑。
為什麼在這件搞假綠地、柏油路面上假栽樹的事件上,陳光復團隊反應這麼慢,老高從縣府這份拖了兩天才發出的新聞稿,看出了一些端倪。老高覺得,整個縣府可能是要幫陳光復切割責任,不讓這件糗事影響陳光復形象。也就是千錯萬錯,是縣府底下的人搞的錯。
權且看看老高的解析。縣府新聞稿的第一段寫說,對於公車道上擺放樹木一事,縣長陳光復得知後大為不滿,要求縣府團隊未來在執行任何政策或工程時,局處間必須加強橫向聯繫跟溝通,要能實際解決問題,而不是只做表面功夫。
從語意上探討,說陳光復得知後大為不滿,就是擺明了告訴大家,這種搞假的事,與他陳光復無關,而且他知道之後很不滿,要求縣府各局處的人,今後不能再這麼搞表面功夫的東西。
把整件事造成社會觀感不佳的責任,說成是局處間溝通的問題之後,陳光復又攬起功來。新聞稿中,寫陳光復縣長認為這個,又認為那個的,似乎顯示陳縣長對於這種綠覆地比例的法規、作法,都很了解。
但老高發覺,新聞稿寫的陳光復縣長認為的內容,和縣政顧問郁國麟早一天前,在網路上的PO文相差不大。以郁國麟陪同陳光復到公車總站實地勘查的實情研判,老高懷疑縣長的這些認為,應該有不少內容是郁國麟的認為。
不過,既然郁國麟有土木專業,又是縣長的顧問,陳光復聽取郁國麟的專業意見,而形成他自己的意見而認為,老高覺得這還算正常,無可厚非。但如果嚴謹一些,縣府的新聞稿應該寫說,陳光復縣長同意郁顧問的見解,如何又如何。
這樣一寫,不但可以避免被別人誤以為陳光復搶了郁顧問的專業光彩,而且,萬一我們郁顧問講得過頭了,或者萬一說不對頭了,陳光復也全拿來認為,那就可能有損我們陳光復縣長的英明。
比如說,縣府新聞稿裡頭寫的,「以擺放樹木方式來達成綠覆地比例,雖符合規定,卻造成誤解與社會觀感不佳」這段話,老高就一百個不同意,也認為是錯的。
老高認為,不管各縣市是不是都以這個方式做,都不能合理化公車總站這次搞的假植樹作法。這當中沒有所謂誤解,只有社會觀感極度不佳。
縣府這則新聞稿最糟的部分,是以縣長陳光復的講法,把這件糗遍全台灣的假植樹事件,定位為「合法了,卻也被罵翻了」。老高覺得,縣府的工程用假植樹的手法,搞假綠覆地比例,被罵翻了是事實,但要敢說合法了,縣府的臉皮還真厚。
縣府營建的公車總站,綠覆地比例肯定是不符合法令規範,才必須要在柏油路面上搞假植樹,來製造符合法令的假象。而製造合法的假象,就是造假,造假就不可能合法。這是很簡單的概念,不容混淆。
即使陳光復能舉出全台灣,或者全縣府,過去很多單位都這樣搞假,並不代表,大家全這麼搞,搞多了,就變合法。只能說,縣府因循怠慢,讓造假之風盛行,形成合法假象而已。還是假合法,不是真合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