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十名馬公市公所臨時人員,過了這個月之後,還能不能進市公所工作,幾乎不是看他自己的工作表現與能力,而是全看他的背景,夠不夠力。這種人格價值、社會公平正義遭到嚴重扭曲的現象,澎湖人習以為常,不以為意,讓人不勝唏噓。
很多人或許認為,老高這個唏噓,唏得有些誇張,覺得請託人事,是人情之常,沒那麼嚴重。但是,這種關說人事,弄到今天,變成機關首長裹脅、籠絡民意代表、地方勢力及媒體的手段及工具,已經把地方民主政治的基石腐蝕一空,值得有識之士深思及警惕。
老高的想法,每個人的前途與發展,都得靠自己的才智和努力,一分分的去取得。多少努力,就能獲得多少發展。老高這輩子的經驗,都是如此。但是,打從回到澎湖,老高發現,這個所謂的美麗島嶼,政治並不美,人事更談不上麗。
老高的工作,是自己憑實力考來的,在職場的快速升遷,也是一天工作十六小時打拚來的。到了當主管,有招聘記者的權力時,老高真的是需才如渴,到處打聽那裡有好的年輕記者,可以找來培養的。
只要一聽說有那個年輕人不錯,老高立馬要了聯絡電話,約對方吃飯、喝咖啡,透過談話了解對方。只要一看對眼,老高立即開出能吸引對方的薪資,把這個人才弄到自己這裡來。
培養期間,老高還得像捧小公主似的,時時觀察他的工作情緒。不僅每天要核對他的稿子,教他寫作、提點他採訪的技巧。只要這個新人稍有點情緒不穩,覺得壓力太大,老高還得隨時待命,請他吃宵夜,做心理工作。還好,花的都是報館的錢。
老高經手這麼多的記者,都是花報社的錢,去張羅、宴請這些人才,總希望能留住這些人,一起打拼。可從來不曾碰見,有誰還必須花錢,或者找什麼關係,走後門來推介的。
可是回到澎湖,這個世界變了樣。曾經有人向老高打聽,說某個單位有缺,是不是能幫忙把他的兒子或女兒弄進去工作,花個五、六十萬元也沒關係。老高當時一聽,還以為自己聽錯了,經詳細問,才知道,澎湖公家機關的臨時缺,存在有價碼之說。少則三十萬,多則五、六十萬元起跳。
價錢之說,不知真假,但是,要到公家機關弄個臨時缺,必須要有代表、縣議員等等有力人士關說,這倒是確有其事。這也就是為什麼公家機關裡頭,正式考試進用的公務員,走起路來,沒有臨時人員有風的原因。
拿人家的手短,這句話說得真好。鄉市代表、議員拜託公家機關的首長用他的人,或者他們推介的人,只要首長們應允用了,這些代表、議員將來對這個首長,當然就不能怎麼樣了。用句最白的話,機關首長用這幾個臨時人事缺,就把議員、代表,全掌控在手上了。
澎湖的政治就是這麼回事。馬公市公所的臨時人員也好,縣政府的也一樣,都是市長、縣長手上的政治籌碼。要怎麼玩這些籌碼,全得看他們心情。這就是澎湖人的悲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