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嶼內垵聚落、位於203號縣道旁邊的相公廟,雖乏沿革,但信眾考其原有古厝和保留完整的相公井古蹟,證實已有200多年歷史;因全澎僅此1座,加上相公爺腳踏金雞、義犬,媲美上帝公腳踏龜、蛇金身,經常吸引各地善信前往焚香膜拜。
當地村民說,早年的相公廟規模不大,因當時流行的南管戲仔班,經常獲邀訓練梨園子弟,不時前往該廟祭拜,已求才藝精進;民國71年(1982)拆除重建,歷經1年工期,72年初舉行入火落成大典至今。
廟內供奉相公爺2尊、其手下也2尊、土地公1尊,每年正月上元節舉辦乞龜活動,隔天即是相公爺聖誕之日。
村人又說,澎湖地區大小寺廟當中,僅有這間奉祀相公爺,信眾乃沿用相公宮由來,其相公塑像特腳踏金雞和義犬,因媲美上帝公腳踏龜、蛇金身,經常引來全臺各地信眾前往祭拜。
西嶼內垵村在11個聚落當中,人口數僅次於外垵漁村,村內現有廟宇有5座,主廟池王廟(內塹宮)、附屬於主廟的濟安宮和臺仔角宮,另2座為夫人媽宮及相公廟。夫人媽宮奉祀娘媽及註生娘娘,早期村中孩童染病,村人皆信賴夫人媽顯靈、消災治病。該宮創建於清光緒15年,西元1889年重建至今。
●西嶼內垵村的相公廟,全澎僅有1座。(宋國正攝)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