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縣政府文化局於18、19兩日,分別假白沙鄉的小赤村與西嶼鄉的小門社區活動中心,舉辦澎湖特色村落再造計畫講座,以「我們的特色村落」為主題,講授村落調查與拍照方法及訪談技巧,邀請本縣社區規劃師共同參與,並由樹德科技大學建築與室內設計研究所楊博淵助理教授主講,希望結合下一階段和住民互動、達到理論與實務之目的。
楊教授表示,家,一住可能就是數十年時間,是傳家之寶,係一代傳一代居住的地方,也是家族共同生活的記憶,現今已越來越多的民眾、對於長期相處的居住環境加以重視,也更要求健康舒適的的生活品質。接著表示,澎湖特色村落空間與建築的未來如何,在澎湖地區強風高日照的環境下發展,以不破壞環境方式與大自然共生,也就開始慢慢回頭思考、早年先人生活智慧的在應用,以及如何與大自然共生共存。
今年縣府特透過澎湖村落歷史資料調查及相關設計準則,草擬等多元方式來重新討論,將原本澎湖傳統農漁村特色與軟硬體的空間脈絡重新整理,讓聚落更具有產業、生活、經濟與文化歷史的深度與發展。
楊教授接著指出,2018年是推動澎湖特色村落的起點與第一年,特別引入講座與餐與是功過坊的辦理,藉由由不同的行動層次,蒐整不同面向的意見與建議,朝向具獨特文化美學的澎湖村裸邁進。第一階段工作坊將結合多年培訓之社區規畫師成立行動團隊,授予技能訓練(如調查與拍照方法、訪談技巧)同時辦理以「參與」為核心的工作坊場次,以小門村及小赤聚落為根據地,運用案例分析方式讓在地居民自己來陳述對澎湖村落的看法、關注的面向,讓自己的生活空間由自己來做決定。
同時與住民開始互動聊天,藉由彼此對談漸漸建立信任感,在專業人士、行動團隊、住民等三方互動下,自由發言提出澎湖特色村落改善或營造的想法,發掘居民需求,引動在地居民對話,並且在有效的對話中、引入焦點議題,透過腦力激盪,將村落民眾改善需求,利用設計思考、試圖解決問題,進而找到未來新的行動契機。
圖說:小赤、小門兩聚落 舉辦我們的特色村落講座由楊博淵教授講解。(宋國正攝)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