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長陳光復拿了兩個所謂的檢舉案,語帶逼迫式的,要求呂彥璋離開工策會總幹事的位子,好讓他安排自己好友陳明山接任。接著,陳明山擁有的周報,就從揭弊的角度,大篇幅報導這兩個檢舉案,並影射呂彥璋是因案而自行辭職。這整件事,應該可以讓澎湖人見識到,當權者若同時掌控新聞媒體,後果將是如何。
說白了,新聞媒體的價值就在制衡政府。如果新聞媒體處處與政府、執政者同一鼻孔出氣,那麼它就等同是政府的宣傳機器。更進一步說,如果新聞媒體還配合執政者,打壓、攻擊異見,那麼這個媒體,更成了執政者迫害人民的工具,就像明王廟的東廠一般。
為了避開受到制衡,幾乎所有的執政者,都企圖操控及掌握新聞媒體。民主國家如此,專制政權更是。民主國家的執政者用的是金錢,專制政權用的是羅織罪名的暴力。
檢視陳明山擁有的貝傳媒周報,究竟在澎湖扮演什麼角色。陳明山老是在陳光復身邊,跟前跟後,陳光復也大方給貝傳媒廣告費。廣告什麼呢?老高看不懂,反正就是給廣告費才是重點。
這回,陳光復要讓陳明山接掌工策會,就藉口有人檢舉工策會,辦花火節抽獎有弊端,汽車、珍珠等大獎,都是澎湖在地人得獎,要工策會總幹事呂彥璋離職。接著,陳光復再主導修改辦法,讓學歷、年齡都不符規定的陳明山,接掌工策會。
這麼粗糙的換人手法,貝傳媒周報如果因為陳明山與陳光復的親密關係,再加上陳明山也是工策會換人的當事者,而保持沈默,老高可以體諒。但沒想到,陳明山擁有的貝傳媒周報,逾越了新聞媒體應有的克制,還跟著陳光復的腳步,拿所謂的摸彩弊案,大肆報導,攻訐被迫離職的呂彦璋。
老高這麼批判陳明山和他的周報,主要是,這個周報有關花火節弊案的報導,和陳光復用來要求呂彦璋離職的口徑一致,難免讓老高質疑,這一報導的動機與目的。再加上報導內容,沒有盡到新聞人最基本的尊重事實,更讓人搖頭。
挑其中最關鍵的兩件事。有關花30幾萬元包牌的指控,事實不難查證。如果主辦單位把所有摸彩券,全賣給一家,或兩家,那就有包牌嫌疑。但事實上,主辦單位把彩券賣給70幾家旅館、特產業者,已無包牌之可能。這都有帳目、商家可稽。
有關抽中的大獎,為何都是澎湖本地人中獎。周報不僅用評論質疑,而且還罔顧事實,扭曲商家的說法,指稱抽獎後不在台上公布,而是到台下才說。影射當中有問題。為何老高批判陳光復用莫須有罪名,逼退呂彦璋的道理,也就在此。
當天抽獎時,陳光復在台上負責抽大獎。他全程目擊工作人員,把大堆的摸彩券倒在台上,還奮力攪拌。陳光復接著在眾人面前,伸手進成堆的摸彩券中,抽出一張彩券,並張大嘴,笑嘻嘻的和主持人唸出彩券上中獎人名字。接著又callout。這全程都有錄音、錄影為證。
證明什麼?證明陳光復最清楚,抽獎有沒有弊端。因為汽車等兩個澎湖人中的大獎,都是陳光復當眾抽出來的。如果抽獎有弊端的話,貝傳媒周報應該質疑的,就是陳光復。沒有別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