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陳光復就職縣長滿三個月,就來談政績,從任何角度上看,都嫌嚴苛。不過,要讓人民三個月有感,這可是陳光復在就職典禮上說的,老高可就順手推舟,打蛇隨棍上,就來談談這三個月的有感。
老高先從好的有感談起。陳光復這三個月,最讓鄉親有感的,是他能體察鄉親在年節上返鄉過節,與家人團聚的那份澎湖鄉情,傾縣府之全力,成立鄉親訂返鄉機票的平台,也成立訂票專線,提供廿四小時全天候服務,讓鄉親不再有訂不到機票來往台澎的困擾。
鄉親這種機票困擾存在已久,過去的縣府,雖然也曾努力去做好相關服務,但鄉親的返鄉痛,仍然存在。比較起來,陳光復在這方面做得更積極,應該給予肯定。
接下來能談的,大概就是他實現競選諾言,加發敬老金、身障補助金的作法。當然,不少人把這件事,當成是陳光復讓人民有感的政績,而且陳光復也確實在許多場合,包括每場村里座談會,都不厭其煩一再提加發一千元的事,似乎也認為是政績,但老高並不以為然。
加發錢的事,任何人當縣長都可以做。畢竟錢不是從自己口袋拿出來的,都是慷公庫之慨、花納稅人的錢。 不相信的話,讓老高當縣長,老人們的三節敬老金,都各加發五千元。
縣府財源不夠?那簡單,想辦法賣土地、借錢去。加發錢的好人我來當,借錢或者賣祖產的壞人,讓縣府員工去做。至於累積下來的債務,就由像公民團體那些年輕小伙子,用將來的歲月去還。
當然,這三個月最讓人有感的,還是陳光復宣布停建大倉媽祖。與陳光復同是基督教派的人,反對大倉遭破壞的人,對陳光復的這一作法,有感到都要感謝主恩。支持續建媽祖的,想藉著大倉媽祖引進觀光客而營生的,則有感到心寒。所以,在大倉媽祖的問題上,陳光復讓鄉親的有感兩極化,到目前還難以判斷,這個有感,對陳光復是加分還是減分。
從期待未來的面向看,老高比較想知道的,是陳光復怎麼讓人民對於他處理縣府人事有感。說心裡話,縣府的人事長期僵化,所謂的局處首長人事,也就是固定那幾個人在繞圈圈,玩大風吹,似乎想要換個新血,還是很奢侈、很不可能的事。
老高有同學位居局處首長,只要幾個月沒見面,就得想想,待會見了面,是該叫他旅遊處長,或者車船處長,還是心有戚戚的低聲稱呼他參議。很是麻煩。
最近,縣府前秘書長劉丁乾遞出退休申請,給了陳光復一個可以伸展拳腳的空間。老高認為,如果陳光復還是從縣府現有局處首長、參議裡頭去思考人事,怕這個,怕那個,那麼人民對縣府這個官衙的感覺,可能還和前朝一樣,沒有新的有感。
瞻前顧後,是政治革新的絆腳石。老高覺得,陳光復如果能用他對付老高的那股狠勁,好好調整縣府人事,尤其是一些關鍵、可能影響縣政發展的官位,那麼縣府的動見,肯定煥然一新,人民的有感就強烈多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