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縣長上台,為了大倉媽祖文化園區是否續建,讓許多人都傷透腦筋,即便是最近陳光復縣長宣布停建,也引發諸多反彈聲浪。如果可以追究原因,庄腳人說,一切都是因為沒錢啦!
有錢好辦事,大家都知道。錢不是萬能,但是,沒有錢,萬萬不能,今天換誰當選縣長,都是如此。就以大倉園區為例,前朝老王主政,原本自己規定,必須要有自籌款,經過募款要籌3億,只收到5百多萬,硬著來,用縣府預算,發包動工興建,其他行政程序不用說,搞到下台前,還沒錢,再發包許多周邊工程,動用空虛縣庫的預算,就更多了。
老王下台了,新人新政,眼看縣府負債攀高峰,還有許多福利政策必須兌現,新縣長停建大倉園區,縣庫空虛,可能是主因之一。開源節流是任何人都懂的道理,一個離島地區,近80億的總預算,5、60億用於人事預算,其他資本建設,原本就少了,還有必須有許多的維持費,新上台的縣長,可能做了比較容易的節流方式之一,開源應該需要很多時間吧!
故鄉的各級主政者,長年以來,被媒體封為丐幫弟子,他們都靠著向中央政府伸手要錢為生,然而,中央方面歷年都是,要一元給五毛,別的縣是有的,澎湖才可能會有,別人沒有的,要了也沒有,勉勉強強度日子,靠的都是賣地為生。思考如何自立自強,靠自己站起來,考驗著新人新政的智慧。
在未來的日子裡,如果開源不行,節流變成新任主政者的最重要方向,民主政治,選舉產生的縣長,誰都不能免俗的,要去執行更多的福利政策支票,必須的建設當然受到排擠,怎樣分預算大餅,怎樣把大餅分的人人都能滿意,有相當的難度,持續的紛紛擾擾,就司空見慣了。
澎湖離島,一直以來,被台灣政府用法律綁死,地方精英分子爭取的法律自主權相當有限,縱使有憲法規範,地方自治的明文,都未能極力去爭取,有離島建設條例之後,許多要角人物,也不知,或不要,或不會去監督台灣方面依法執行,甚至,連條例中有的,都明顯違法不執行,這樣喊窮,難道都只會伸手向台灣政客乞討。
台灣經過政黨輪替兩次了,選前與選後,島民都看到了,選前喊的,選後做了多少,在政治是最高明的騙術之指導原則下,當選的人,居於選票少的考量,怎可能獨厚於澎湖,再怎麼投,也不會給任何人多於五萬票,占總比例多少?不能影響選舉結果。
開源作為,常常無法明顯量化,也無法立即有效,節流剛好相反,主政者思考財政政策時,要雙向並進,庄腳人想說,澎湖不會沒有錢,只看,主政者懂不懂得怎樣去作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