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政府裡頭的那個吳登聰,在工務處當技士那麼多年,如今靠著陳光復當上縣長的關係,突然間像是一步登天,紅火了起來,都能藉著縣長的威權,在縣府大他好幾級的局處主管面前,說三道四。
如果真正論公務員的職級,吳登聰在縣府局處首長跟前,算不得什麼。要論專業能力,或許工務方面的事,吳技士還應該算得上是根葱。老高的意思是說,吳登聰如果謹守他工務的本分,還對得起國家給他的這分薪水。若是超出了這個,就不是個事了。
就講吳登聰發表意見,批評老高的評論好了。老高批判陳光復修改工策會人事規章,把大專畢業以上門檻修掉,讓國中畢業的陳明山,可以坐上總幹事的位子。我們吳登聰竟然可以把老高這麼簡單的一個概念,扭曲成國中以下的人,都不是人了,還鼓動國中以下的人,到報社問吃飽了沒。
老高實在搞不懂,陳光復到底看中意吳登聰什麼,能這麼重用這個人,連去大陸參訪,跟時間賽跑,都還帶著他跑。總不會是中意吳登聰這種奇怪的邏輯觀念吧。
老高批判陳光復修改學歷門檻,讓國中畢業的陳明山,可以坐上原來要大專畢業以上學歷的職位,針對的是,陳光復與陳明山關係密切,又不尊重現有體制及規章的作法,而不是針對學歷如何。
如果大家注意老高用詞遣字的話,肯定會發現,老高在談到陳明山的學歷時,都用平舖直敍的方式,寫國中畢業的陳明山,而沒有其他含比較、形容的用詞。老高甚至還深論過,每個人的學歷,受到家庭等環境因素的影響,任何人都應尊重。
很多媒體記者在報導事件當事人的學歷時,都會不當使用具價值、比較的形容字眼。比如說,某個人發明了根治癌症的藥,媒體記者經常會說,這個人僅國中畢業,但發明了這個藥。或者,某個人只有高中學歷,就能當上行政院長之類。
僅、只有,這種加在學歷前的字眼,都是具價值及比較區分的東西,老高說直了,這就是歧視字眼,不應該被使用。國中畢業是事實陳述,僅國中畢業,或者只有高中畢業就帶歧視意味。
再進一步說,老高接受西方國家的思維與作法,認為公私行號或機關在用人時,公開明示學歷限制,就是歧視的作法。人生而平等的意義,非僅不能因種族、膚色、宗教、性別、語言之不同,而有區別,學歷也是。
台灣深受儒家思潮影響,人們總是認為,學歷代表能力,代表身分,代表一切。但老高不會有這種想法。因為,在老高的職場經驗裡,能力才最重要。
過去與老高共同工作的記者裡,不乏博士、碩士,或者留洋的碩士。這些碩博士,還從來沒有人質疑過老高的能耐,敢對老高說,你憑什麼指揮或指導我們碩博士,怎麼工作。因為他們知道老高的專業能力。
陳明山被任命為工策會總幹事的事,老高撰文批判,無關學歷歧視。事實擺在眼前,陳明山與陳光復的密切關係是前題,接著陳光復為了用陳明山這個親戚,打破現有規章,取消既有,而且是對所有人均適用的學歷門檻,僅為陳明山開了這一方便之門,就應該受到批判與譴責。
而且,只為陳明山開方便之門,陳光復就是對現存體制,對其他有資格擔任工策會總幹事的人,不尊重。甚至,還是歧視。不僅陳光復,吳登聰對老高的批判中,短短數字,也帶有對學歷歧視的意味,而不自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