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所有的人,本地人、外地來的人,都把澎湖當成一個純樸的鄉下地方。老高原本也有這樣的感覺和想法。但是,當老高插手澎湖的新聞界之後,這才發現,澎湖並不單純,而且離純樸很遠。特別是在政治上,澎湖人為了個人的利益,幾乎把澎湖的公共利益都給賣了。
澎湖各機關總共超過八百名臨時人員,以及每年分配給各機關的擴大就業名額,就是典型的例證。老高發現,這些為數龐大的臨時工作人員群的背後,都各有地方勢力。有的是縣議員推薦而取得工作;有的是鄉市代表介紹而進入機關做臨時工;也有不少是村里長拜託之下,而獲得臨時工作。
縣政府主管下的工策會最具代表性。工作人員屈指可數的這個小單位,各個有來頭。總幹事陳明山是由縣長陳光復點名聘任,這就不用再說。副總幹事歐中慨的這個位子是怎麼增設的,眾所皆知,是來自縣議會議長和縣長兩大巨頭的協商。而工策會裡頭的幹事或職員,有里長的兒子,更有重量級政治人物的親戚。人人都有來頭。
反過來看這件事。澎湖縣議會的議員、各鄉市的鄉長、市長,或者是代表會代表,幾乎每個人都曾經或多或少,拜託過縣長、鄉市長,在縣政府各單位,鄉市公所內,安插一些臨時人員。這些臨時人員不僅是這些政治人物的選民、朋友,有的還是他們的親人。女兒、兒子、媳婦、女婿,都有。當然也有媽媽。
大家心照不宣,你用了我的人,當然就情深意重,恩情感動天,我在政治角力、選舉的時候,自然會適時的挺你。這種現象說好聽的,是酬庸、籠絡自己一派的勢力。說難聽的,就是一種政治綁架。綁著這些臨時人員,要脅背後的地方勢力屈服。
前不久馬公市公所重新檢討88名臨時人員的聘雇時,就搞得這些臨時人員四處奔走,或催促背後的議員出面請託,或因原來背後勢力已經失勢,趕緊再找新勢力出面關說,弄得人仰馬翻。一時之間,這裡傳說前市長蘇崑雄的人要被砍掉,那裡又耳語,說前代表會主席蔡光明、吳仁祥的人馬,將不被續約。人心惶惶。
有人下,就有人上。市公所決定解雇對象、人數之後,傳言又起了。支持市長的代表,都能分配到推薦名額。大代表可以多推介幾個,小代表可以介紹一個或兩個。至於那些跟市長不對頭的,不僅連根草都分不到,還得再擔心他們的人被解雇。
這麼緊密的綁樁手法,也難怪市長要怎麼幹,縣長要怎麼停建大倉媽祖,想怎麼用自己親朋好友,整個澎湖,除了老高這個不長眼的老傢伙,還吭個兩聲,有誰聽到監督縣政的議員站出來大聲抗爭。
最近,我們的縣長室只不過故意弄點磨刀聲,召開兩場有關臨時員工的研習,各方的請託就駢肩雜踏而至。不想離開工作的,要找人拜託;想進去接手占缺的,也要找人拜託。此後,縣長陳光復對澎湖的掌控必然更紮實了。因為,幾乎所有的人都要拜託他。
臨時人員若看看自己拜託來的工作,再瞧瞧縣市首長的作為,心中有沒有一絲用公益換得私利的感覺?向縣市長請託的民代、村里長,有沒有被綁樁的不舒服感呢?老高很想知道。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