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有人講,我們是禮義之邦,老高就覺得渾身不舒服。有愧、丟臉。如果我們這個社會還有禮義,大概就只剩下那些掛在學校牆壁上,很久都沒人看的禮義廉恥的牌匾。
不過最近,我們縣長陳光復似乎迷上了禮儀這個東西,三番兩次的邀請國際禮儀講師朱玉鳳,到澎湖來演講。這是好事,值得大書特書。畢竟,我們沒有的,能請到有的、懂得的人來教我們,絕對是正面的事。
也不知道打從什麼時候起,我們社會變得無禮,更不必談什麼義。如果要粗淺的找個時間點,老高覺得,二、三十年前,台灣經濟開始起飛,人民富足起來之後,禮這個東西,不再比錢重要,自然而然的,禮就流失了。
就拿前天老高遇到的兩件事來舉例,大家就可以明白個大概。前天,老高外出跑步,經過中正路郵局那個路口。幾個高職生分乘兩輛機車,後頭還載了女同學,就把機車整個橫在人行道口上聊天。任何過往的行人,必須得繞到馬路上,才能過得去。這樣的高職生,已經不是有禮無禮的問題,而是教養無方。
老高跑進中正國小,繞著操場跑道跑,迎面來了四、五個穿制服的國中學生,他們無視跑道上有人跑步,橫排走了過來,兩個走在跑道上,三個走在跑道邊的路上,絲毫不知避讓跑道上跑步的人,逼得老高這個使用跑道的人得閃開。這樣的學生,根本不懂什麼叫尊重。因為沒有人教他們。
我們陳光復當然不是因為這些,才會連連邀請國際禮儀講師朱玉鳳來澎湖講課。但很顯然的,陳光復是有意透過朱玉鳳的演講,提昇我們澎湖人的禮儀知識。尤其是我們縣府團隊的公務員、局處主管。
整理及消化朱玉鳳的禮儀精要,老高試著用佛經講的相由心生,來談談禮儀。儀為相,禮是心。心中有禮,相即生儀。一個人心中懂得禮,自自然然的,就會在行立坐臥的行止之間,舉手投足都合儀。一個心中無禮又不知禮的人,再怎麼教他行止之儀,他的舉手投足間,都表現不出個儀字。
正如朱玉鳳講的,禮儀的最基本要素是尊重與包容。心中存有尊重,才能目中有人。能把別人當回事,自然才會以禮待人,尊重別人。至於包容,是和尊重一體的。懂得包容,才會有尊重。有了尊重,才可能包容。
而不論是禮儀,或者尊重、包容,都是存乎於心的修養,不是耳聞、口說間的詞句或口號。前天,朱玉鳳女士應陳光復邀請,到第一賓館公務人力培訓中心,對縣府一級局處首長、參議,演講了一百分鐘的國際禮儀,要大家行立坐臥間,應注意保持對貴客的尊重。
沒想到,演講剛結束,陳光復縣長請朱玉鳳和全體局處長合影留念時,大家就忘了如何尊重朱玉鳳這位貴賓的禮儀,讓朱玉鳳和幾位主管擠到第一排,彎下腰拍照。還好,我們陳光復及時回過神來,發現不對,把朱玉鳳請到中間重新拍照,及時更正了這個失誤。
弄懂了表相上的禮儀之後,陳光復未來可能還得多加強內心的修為,體會什麼是尊重和包容。這是一個當權者更重要的修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