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與醫界達成共識改變健保總額算法,但有醫師指出,未來5年總額恐少新臺幣900億元。衛福部次長王...
●圖為109年6月22日舉行首飛展的T-5勇鷹高教機原型機。(擷自總統府網頁) (中央社記者...
(中央社記者王揚宇報導)立法院會26日三讀修正通過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部分條文,明定曾犯組織犯罪防制...
●湖西鄉公所召開聯席會報,地方人士踴躍出席參加。(宋國正攝) (記者宋國正報導)湖西鄉公所26日舉辦盛大的聯席會報,邀請議員、及縣府民政處人員、代表會全體代表、各村村長、社區理事長、村幹事與會,共同進行橫向溝通,討論湖西鄉發展策略和未來目標。 當天與會人員皆充滿熱情,所提建議事件的思維也都很創新,積極為湖西鄉未來描繪健全的藍圖。討論的重點包括基礎建設、環境清潔、土地規劃、公設安全維護管理等,各方代表也針對這些議題做深入討論,希望相關單位能夠盡快解決處理,為鄉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質。 鄉長陳振中表示,政府在有限資源下,急迫地為地方建設努力。目前擬出新建社區活動中心共有6處,面積都以實用為宜,所以鄉公所希望藉由這次聯席會議凝聚共識,鼓勵更多人參與提供意見,共同為推動家鄉的繁榮進步努力,使湖西鄉未來更加美好。
(記者李三祿報導)議員陳海山25日在定期會針對「馬西大橋」提出質疑。他說,看了陳光復縣長施政報告,個人以為興建「馬西大橋」這張大支票,是唯一且相當重要的構想和建設,但不知道行政處往後如何管控和執行?基本上他是打一個大問號。 陳海山表示,馬西大橋在整體經濟上可以發揮的效益,可能性相當低;在這次縣長選戰中,也有另1個候選人提出「興建馬西大橋」政見,那時候很多人都認為此計畫不可行,所以只能另外2個候選人之中選擇1個,結果想蓋「馬西大橋」的候選人落選。 他希望建設處向縣長陳述相關利害關係,最好是謹而慎之,不要讓「興建馬西大橋」變成胎死腹中的政見。陳海山話鋒一轉,提到議會最近士氣低落,凡事提不起勁,對縣府一副畢恭畢敬的樣子;當然互相對立也不好,但重大政策應該要提出辯論,而不是在議事廳不厭其煩的提出一些雞毛蒜皮小事情。 陳海山詢問行政處,到底興建馬西大橋可不可行?若以觀光角度來看,到底要遊客多在西嶼留1天,還是1、2個小時就走人?這座橋的經費不是小數目,為何不考慮在原有跨海大橋進行改造;而且陳縣長任期剩下3年半,能如期完成嗎?若不能連任,繼任者不採行怎麼辦? 陳海山指出,中正及永安橋改善計畫,是為了白沙和西嶼鄉親著想,希望提高橋身讓中間水道更為暢通,不過現在極可能會胎死腹中。另外,縣長提出的社會福利政策,所有資源是掌控在縣長手中,各局處可以落實,但馬西大橋這麼龐大的預算必須靠中央支持,若是政黨輪替又會如何? 陳海山說,陳光復上屆提過「國際醫療中心」構想,當時就被他潑冷水,因為在交通問題沒有改善之前,這是行不通的。陳海山強調,要建馬西大橋,就重新啟動中正及永安橋改善工程,可以兼具觀光及潮差優點,有利整體發展。 行政處處長陳鈺雲表示,馬西大橋是縣長想要完成澎湖一日生活圈願景,包括活化西嶼地區整體發展,縮短馬公到西嶼的距離和時間。
●陸軍澎湖防衛指揮部24日實施鎮疆操演實彈射擊,M60A3戰車橫向移動對目標實施射擊,展現訓練成果。(軍聞社提供) (本報訊)為驗證部隊訓練成效,陸軍澎湖防衛指揮部24日實施鎮疆操演實彈射擊,參演官兵在清晨微光中展開操演整備,官兵們秉持高昂的士氣與精神執行演訓任務;過程中,官兵依照程序、步驟、要領,完成彈藥裝填,並依射擊命令執行各項課目演練,伴隨著漫天沙土與砲擊聲,各式武器射擊火光劃過天際,展現出官兵平時戮力戰備訓練的成果及保家衛國的決心。 本次操演由120公厘迫砲射擊照明彈揭開序幕,接續由各式機槍對空射擊,製造交叉火網;隨後,M60A3戰車在各式武器火力的掩護下,進行灘岸戰鬥,以強大火力發起攻擊,摧毀敵登陸兵力;最後,部隊發起反擊作戰,摧毀敵軍登陸企圖。 指揮官劉協慶中將表示,因應國際情勢及敵情威脅,全體官兵須時刻警覺,落實各項戰備訓練,使全體官兵了解作戰任務,熟悉戰場環境,強化反應及反制作為,不分晝夜戮力訓練。 同時,藉由建制武器射擊,驗收官兵勤訓精練的成果,並秉持「處處皆戰場,時時做訓練」原則,隨時做好應戰準備,進而展現官兵「同島一命、寸土不讓」的抗敵意志,以及堅定「鎮海衛疆、守護國人」的決心。 ●官兵運用各式機槍對空射擊,製造交叉火網。(軍聞社提供)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報導)勞動部27日發布民國111年初任人員薪資統計,畢業生平均月薪為新臺幣3.4...
●金管會承擔虛擬貨幣監理責任,讓實體金融和虛擬貨幣產業是否會有新火花增添想像空間。(示意圖,擷自Pe...
(中央社記者張璦報導)5月報稅季鳴槍,國稅局與會計師盤點4種地雷樣態,包含夫妻結離婚申報、應屆畢業...
(中央社記者張璦報導)去年證券商新開戶數達109萬戶,其中40歲以下族群占比逾6成,成為臺股新動能,不論繳出何種投資成績單,均牽動今年5月報稅方式,如何運用股利「合併計稅」、「分開計稅」2選1擇優適用機制,透過情境試算,解析合法節稅攻略。 所謂「合併計稅」,安永執業會計師楊建華說明,股利和其他綜合所得合併計算稅額,並按「股利所得金額乘以8.5%」,計算可抵減稅額,每一申報戶的抵減稅額,以新臺幣8萬元為限。 如果採取「分開計稅」,股利以28%分開計算應納稅額,再與其他綜合所得計算的應納稅額合併報繳。 ●年薪百萬元以下 股利所得申報眉角 楊建華指出,若為小資上班族,綜合所得稅率為5%至30%者,建議採取合併計算股利所得稅較有利;不過,建議民眾仍要實際計算後,才知道哪種方式最能省荷包。 舉例來說,單身上班族黃小姐,薪資所得90萬元、股利所得10萬元。 選擇合併計稅,黃小姐綜合所得淨額計算方式為100萬元減掉免稅額9.2萬元、標準扣除額12.4萬元、薪資扣除額20.7萬元。綜合所得淨額為57.7萬元,適用綜所稅率級距為12%,扣掉累進差額3.92萬元,抵稅前應繳納約3萬40元;不過,10萬元股利所得可抵減8.5%、即8,500元;最終,黃小姐須繳納約2萬1,540元。 若黃小姐採分開計稅,薪資所得90萬元扣掉免稅額9.2萬元、標準扣除額12.4萬元、薪資扣除額20.7萬元,綜合所得淨額為47.7萬元,適用課稅級距為5%,應納稅額為2萬3,850元;10萬元股利所得要以28%分開計算,須繳2.8萬元;2者合計5萬1,850元。 由此可見,對單身上班族黃小姐來說,採「合併計稅」方式,才能聰明合法省稅。 ●綜所稅率5%小資族 投資理財創造節稅空間 小資族透過存股領股息,除可望放大收入,還可有感減稅,楊建華表示,若納稅義務人適用的綜所稅率為5%,可利用股利合計金額8.5%計算可抵減稅額,申報時創造3.5個百分點的節稅空間。 舉例來說,單身上班族張先生,薪資所得60萬元、股利所得5萬元。 綜合所得淨額計算方式為65萬元減掉免稅額9.2萬元、標準扣除額12.4萬元、薪資扣除額20.7萬元。綜合所得淨額為22.7萬元,適用綜所稅率級距為5%,應繳納約1萬,1350元;5萬元股利所得可抵減8.5%、即4250元;張先生的應納稅額為7,100元。 不過,如果張先生沒有投資,薪資所得60萬扣除免稅額9.2萬元、標準扣除額12.4萬元、薪資扣除額20.7萬元,綜合所得淨額為17.7萬元,適用綜所稅率也是5%,應繳納8,850元。 也就是說,張先生理財投資,有了股利收入,要繳的稅反而少1,750元。 ●投資大戶、股利豐厚退休族群 聰明報稅心法 單身大戶李小姐,薪資所得500萬元、股利所得1,000萬元。 假設選合併計稅,李小姐的綜合所得淨額為1,457.7萬元,適用課稅級距為40%,扣掉累進差額86.4萬元,抵稅前應繳納約496萬6,800元,1,000萬元股利所得上限可抵減8萬元,最後李小姐須繳納488萬6,800元。 若改採分開計稅,李小姐綜合所得淨額為457.7萬元,適用課稅級距為40%,扣掉累進差額86.4萬元,應繳納約96萬6,800元;1,000萬元股利所得以28%分開計算應納稅額為280萬元;2者合計約376萬6,800元。 因此,對單身大戶李小姐來說,採分開計稅方式較優。楊建華說明,李小姐無論選擇股利合併或分開計稅,適用的綜所稅率都是40%,但若選擇分開計稅,等同將股利所得獨立於其他綜合所得,以28%計稅,申報上相對有利。 ●高股利所得分開計稅 列舉捐贈節稅效益縮水 從企業主及高股利所得人士角度來看,KPMG執業會計師洪銘鴻指出,股利所得一旦選擇分開計稅, 依現行所得稅法規定,這筆股利所得並非計入綜合所得稅總額計算,因此如果大股東主要所得以股利所得為主,有習慣捐贈固定的財團法人對象,將使可列舉扣除捐贈上限金額大幅縮水。 舉例說明,王董事長每年綜合所得總額3,000萬元,其中包含股利所得總額2800萬元,股利所得併入綜合所得稅累進課稅時,王董事長每年都會捐贈幾個財團法人(基金會)全年合計共600萬元,捐贈列舉扣除上限剛好是600萬元(綜合所得總額20%為限),節稅效益為240萬元(600萬元×適用稅率40%)。 如果在股利所得分開計稅之下,雖然全年的所得總額同樣是3,000萬元,分配股利2,800萬、按28%稅率分開計算稅額,則綜合所得總額僅有200萬元,捐贈財團法人的列舉扣除上限僅40萬元(綜合所得總額20%為限),節稅效益只有4.8萬元 (40萬元×適用稅率12%)。
●財經媒體富比世報導,雖然富邦集團蔡明忠(右)和蔡明興(左)兄弟財富縮減8%至大約新台幣2694億元,仍時隔5年重回台灣富豪榜首。(擷自中央社) (中央社報導)財經媒體「富比世」(Forbes)報導,雖然股市較去年下跌,名列2023年台灣50大富豪的總財富卻只比去年1580億美元小幅下滑至1550億美元。 富比世雜誌亞洲版4月/5月號公布了完整名單。 台灣2021年經濟強勁成長6.3%,2022年放緩至2.5%,主要是因全球需求縮減和地緣政治緊張升高,以致出口減緩。 自富比世上次評估台灣50大富豪財富以來,台灣加權股價指數累計下跌9%。今年榜上有22人淨資產縮水,導致排名大洗牌。 雖然富邦集團蔡明忠和蔡明興財富縮減8%至88億美元(約新台幣2694億元),兩兄弟時隔5年仍重回富豪榜首。由於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相關保險理賠拖累獲利,富邦金控股價受挫。 頂新國際集團魏應州、魏應交、魏應充和魏應行兄弟總財富達83億美元,升至第2名。集團旗下的「康師傅」是中國最大速食麵製造商之一。魏家4兄弟也正考慮將速食連鎖事業「德克士」(Dicos)初次公開發行(IPO);德克士的香港第1家店已於今年1月開張。 受惠於化學品價格上漲,長春集團共同創辦人林書鴻財富增為79億美元,列富豪榜第3名。 國泰金控的蔡宏圖和蔡政達兄弟因保險理賠影響,從第2名滑落至第4名,財富值77億美元。 去年榜首「鞋王」張聰淵今年下滑至第5名,他的財富以美元計價縮水最多,減少45億美元,來到76億美元。他在廣東中山的華利實業集團受COVID-19疫情影響,現有客戶縮減訂單,導致股價下跌。 鴻海科技集團創辦人郭台銘淨財富由去年的68億美元增至74億美元,今年排名第6。他大部分財富來自鴻海,這家企業2022年營收成長11%至2170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有4名新進榜富豪,其中松翰科技董事長陳賢哲早期慧眼投資視訊會議軟體平台Zoom獲益,身價達24億美元,列第22名;亞德客國際集團去年逆勢拚出亮眼銷售,董事長王世忠財富增至13億美元,排第43名。 還有2022年10月辭世的元大集團創辦人馬志玲的繼承者馬氏家族,財富達31.5億美元,排名第15;電線電纜製造商華新麗華股份有限公司的焦氏家族,財富達30億美元,排名第17。 COVID-19疫情減緩後,飯店業陸續復甦,晶華酒店集團股價勁揚,董事長潘思亮財產達10.5億美元,排名第50。 躋身今年富比世台灣50大富豪榜的門檻為10.5億美元,2022年則是7.65億美元。 今年富比世台灣10大富豪榜單如下:1.蔡明忠和蔡明興兄弟,88億美元。2.魏應州、魏應交、魏應充和魏應行兄弟,83億美元。3.林書鴻,79億美元。4.蔡宏圖和蔡政達兄弟,77億美元。5.張聰淵,76億美元。6.郭台銘,74億美元。7.日月光半導體的張虔生和張洪本兄弟,63億美元。8.旺旺集團創辦人蔡衍明,61億美元。9.廣達集團創辦人林百里,56億美元。10.國巨集團董事長陳泰銘,55億美元。
●5月報稅季開跑,受惠於綜所稅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與特別扣除額調升,加上基本生活費及稅率級距變動,單身小資族與多口之家等將有感減稅。(擷自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張璦報導)5月報稅季開跑,受惠於綜所稅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與特別扣除額調升,加上基本生活費及稅率級距變動,單身小資族與多口之家等將有感減稅;同時,退職所得免稅額一併拉高,公益出租人也有節稅好康,彙整報稅權益一次看。 ●免稅額扣除額等調升 今年免繳稅門檻年薪42.3萬 今年5月申報去年所得,財政部指出,一般人免稅額調升至新臺幣9萬2,000元、70歲以上為13萬8,000元;標準扣除額方面,單身者調高至12萬4,000元、有配偶者24萬8,000元;至於特別扣除額,薪資所得、身心障礙特扣額均拉高至20萬7,000元。 今年綜所稅報稅季適用的一般免稅額、單身者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加總為42萬3,000元;安永執業會計師楊建華表示,單身上班族可自我檢核,年薪低於42萬3,000元者,若無其他收入影響,則無須繳稅,但如果要退稅,還是需進行申報。 由此而推,雙薪配偶「頂客族」合計年薪在84萬6,000元以下,今年得免繳綜所稅。 同時,課稅級距也有變動;適用5%稅率,綜合所得淨額為0至56萬元;稅率12%,綜合所得淨額為56萬1元至126萬元;稅率20%,綜合所得淨額為126萬1元至252萬元;稅率30%,綜合所得淨額為252萬1元至472萬元;綜合所得淨額472萬1元以上者,適用40%稅率。 楊建華進一步指出,若單身上班族年薪介於42萬3,000元至98萬3,000元間,依免稅額、標準扣除額及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調升,再加上隨之放寬的課稅級距,可適用最低的5%稅率。 ●基本生活費調升至19.6萬元 多口之家可望省稅 納稅者權利保護法保障國家不可對民眾「維持基本生活所需的費用」課稅,而所謂基本生活所需費用,是依主計總處最近1年全國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的60%計算。主計總處公布的110年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為32.6萬元,因此財政部配合調高111年度基本生活費4,000元,調整為19萬6,000元。 當家戶中所有人基本生活費用的合計數,即「申報戶人數乘以19萬6,000元」,高於「免稅額、標準或列舉扣除額,以及儲蓄投資、幼兒學前、教育學費、身心障礙、長期照顧等特別扣除額」加總金額,計稅時,差額就可自綜合所得總額扣除。 楊建華表示,一般來說,同一申報戶人數越多,越有機會享受到基本生活費節稅優惠。 減稅引擎齊發動下,若相同所得總額、申報戶成員不變情況,今年報稅可望有感省稅。 以育有2名就讀大學子女的雙薪4口之家來說,若綜合所得總額150萬元(利息所得1萬元),今年報稅時,除免稅額36萬8,000元(9.2萬元x4)、標準扣除額24萬8,000元、薪資特別扣除額41萬4,000元(20.7萬元x2)、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5萬元(2.5萬元x2)、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1萬元,可再扣除基本生活費差額10.8萬元。 這一家戶綜合所得淨額30.2萬元,較前一年度減少3萬元,乘以5%稅率,可省稅1,500元。 ●退休族利多 退職所得免稅額調高 楊建華指出,領取退職所得者,選擇在111年一次領取者(今年申報),比起110年一次領取者,免稅額度、半數應計入部分,及全額應計入所得標準也都有變動。 去年一次領取總額,在「18萬8,000元(前年為18萬元)乘以退職服務年資」金額以下者,所得額為0。 超過「18萬8,000元乘以退職服務年資」的金額,未達「37萬7,000元(前年為36萬2,000元)乘以退職服務年資」的金額部分,以其半數為所得額。 超過「37萬7,000元乘以退職服務年資」的金額部分,全數為所得額。 舉例來說,工作20年的林先生可領受退職金800萬元,其中376萬元免稅(18.8萬元x20年);半數計入所得額部分為189萬元(先754萬元-376萬元、再÷2);全數計入部分為46萬元(800萬元-754萬元)。 因此,林先生在111年領取的800萬元,其中235萬元(189萬元+46萬元)需被歸類為應稅所得。 此外,若退職所得採取分期領取者,今年申報時,以111年全年領取總額,減除81萬4000元(原為78萬1,000元)後的餘額為所得額。 ●公益出租人節稅好康 全年租金免稅額18萬元 自110年6月起,符合政府相關規定的公益出租人,每屋每月租金收入綜所稅免稅額度由1萬元調高為1萬5,000元;楊建華表示,公益出租人只需針對每月超過免稅額度部分,以年度總和數,申報綜合所得稅租金收入。 換句話說,若以每月1萬5,000元免稅額乘以12個月,相當於公益出租人在今年5月申報去年全年度所得時,可享有18萬元免稅額。
澎湖時報-臉書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