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廟拆除留下形繪殘跡 無法保存原貌令人惋惜

●早期廟堂雕塑彩繪因欠缺傳統添料配製熬煉和繪畫手藝,造成褪色後已無法再保存古廟原貌。(宋國正攝)

 (記者宋國正報導)本縣早期寺廟中彩繪具有多樣風貌,不僅代表著我國歷史悠久的民間藝術傳統高度成就;它們的主題與造型也都經過高度豐富的想像力與長期精煉技巧所凝聚的成果。但因國內早期欠缺鑑定現存形繪殘跡儀器,以及傳統添料配製熬煉技術與繪畫的手藝,無法保存原貌,使得早年古廟的彩繪無法具體展現傳統藝術成就及過去生活情景,令地方耆老感到惋惜。

 曾經歷通梁保安宮整建過程的雕刻老師傅說,通梁村早年古廟,在每根大梁上那些畫工精細的彩繪,都好像1幅高懸在宮中深具歷史意義的繪畫,且題材內容皆互有關聯,如「文王訪太公」、「商湯訪伊尹」明君訪賢的典故,以及三國演義裡的「七擒孟獲」、「趙子龍單騎救主」片段等。

 老師傅又說,早年澎湖每個村落都有1座主廟,宮中奉祀正副主祀和諸多神尊,是村民的宗教信仰中心。每座廟在建廟時信眾基於對過去歷史文化的崇敬與懷念,皆匯集出內容豐富且形式多樣的民間藝術品於一堂,如木雕、彩繪書畫、泥塑、剪粘、石雕、交趾陶等手工藝品,這些都代表著我國歷史悠久、民間傳統藝術高度的成就。

 可惜在拆除重建時,因國人欠缺鑑定現存殘跡,加上沒有研判原有之色彩圖樣技術的人才以及缺乏傳統添料配製熬煉與繪畫手藝,導致連老師傅皆無法讓其保存原有風貌,使得早期具有多樣風貌藝術價值的彩繪出現了絕跡之虞。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