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魚量少 市場售價每公斤漲破600元

「刺鯧」俗稱「肉魚」,外觀類似縮小版的白鯧,為傳統市場及超市賣場大眾化且常見之食用魚,主要分布於臺灣西部、南部、北部、東北部及澎湖海域,幾乎全年都可以購買到;每年10月到次年的3月為盛產期,此時的肉質最為肥美,售價則是按照重量分2P(1公斤4至5尾)、3P(1公斤7至8尾)及4P(1公斤10尾以上)等3個等級,體型愈大表示等級愈高,因此2P售價最高。

肉魚主要棲息於砂泥沙質海域,幼魚時習慣成群漂流在水面表層,有時還會躲進水母的觸鬚裡依靠水母保護,長大成魚後才會轉移到海底層棲息,喜好入夜後才游到中上層尋找食物,通常以浮游性小魚、甲殼類小動物為主食;外型特徵是頭部略呈圓形,鰓蓋上有1塊不明顯的黑色斑點,體長約20至30公分。

由於營養價值高,肉質細緻、皮薄且含鉀量高含鈉量低,因此適合全家大小共同享用;一般民眾只需在魚身抹上1層薄薄的鹽,熱油乾煎即可料理出美味佳餚。

然而近年來由於海洋資源日益減少,導致肉魚的捕獲量降低,售價也隨著水漲船高,有時候甚至會出現每公斤500元的高價,讓喜歡吃肉魚的饕客們買不下手。

近幾日東北季風肆虐,澎湖地區出現9至11級強陣風,漁船紛紛返航回港休息,導致市場肉魚售價逐日飆漲;據肉魚批發商表示,本週2P規格的售價已達到每公斤600元以上的歷史高價。

  • 肉魚售價高漲,想吃的民眾僅能先少量購買過過口癮。(詠誼攝)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