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態改變及人為濫捕 河豚銳減

●受海洋生態環境改變及人為的過度濫捕,今年河豚族群量減。(宋國正攝)

 近年來日漸受到大眾喜愛的河豚(刺龜)族群,因受到海洋生態環境的變遷、人為的過度濫捕影響而逐年銳減,今年更大量減產,令漁友極其憂心。

 「刺龜」在早年漁村海域到處可見,因麵線煮河豚是鄉間海味,盛產期間成為漁村的三餐主食,自澎湖觀光發展後,也成廳餐一道名菜廣受遊客的喜愛。近10多年來受到海洋生態環境不斷改變、人為的過度濫捕已逐年銳減,今年更減產許多,令漁民們憂心忡忡。

 河魨在漁民口中也稱河豚,古名叫肺魚,俗稱氣鼓魚、氣泡魚、吹肚魚、雞泡魚、青郎君、刺龜等多種稱呼,生活在北緯45度至南緯45度海水與淡水海域,之所以能生活在海裡,是因為它有洄游習性,因此在海水和淡水中都能生活。

 剛出生的幼魚在江河或通江的湖泊生活著,隔年春天才回到海裡,河魨在海裡長大至性成熟後會回到江河產卵;秋季水溫下降開始降河時,和其他種類一樣游向深海區,12月初返回深海區越冬。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