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參逐年減少 海洋淨化隱憂

在海洋生態中扮演清道夫角色的海參族群,自民國99年公告禁捕至今,已邁入第10個年頭,由於禁捕期間仍有出現許多不肖漁民出海偷捕,導致潮間海域淺坪上,平日處處可見的海參很難再看得見。

在早期國人的傳統上,都將海參看待是珍貴的海產之一,為宴席上常備之佳餚,在國內消費量頗大。然因數量龐大的蕩皮參,在潮池中扮演著清道夫的角色,於民國99年1月26日由縣府公告禁捕。但因禁捕至今的海參族群卻不增反減,昨日老漁友痛斥,近幾年來仍有很多不肖漁民出海偷偷捕抓,裝箱運往台灣販售,是海參逐年減少的主因。

楊姓老漁民說,早年漁村海域拾螺婦人,不時可看到海參出現淺坪的參影,近10年來,因遭人為濫捕影響才日漸的減少。為保育海參得以永續、政府於民國99年公告,依漁業法第60條規定,在距岸3浬以內海域(含潮間帶海域)禁止黑海參、蕩皮參、糙刺參等3種海參之採捕或處理,除用於研究需要並經縣府同意,不得採捕,違法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併科罰金15萬元以下命令。

87歲老漁友接著說,不要小看海參的功能,海參族群對於海岸的淨化,扮演著「海蚯蚓」之重要角色,在海洋生態系中有清道夫的功能。牠們不停的吃進珊瑚沙,把沙中的有機物消化掉。但卻不改變珊瑚沙的顆粒大小,之後會把乾淨的沙排放出來,對海岸的淨化有著莫大之功勞。又說,因海參以珊瑚沙中的有機物為食,在潮池中數量龐大的蕩皮參,擔任清道夫的任務,也為海參贏得海蚯蚓的美名。

  • 海參族群一般都放養在水族缸,擔任清道夫角色。(宋國正攝)


熱門推薦